惠州市2020年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为成长护航”上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护项目发表时间:2020-09-01 17:00作者:张玉琼 黄慧娟 惠州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上东村地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毗邻韶关市新丰县板岭镇,是惠州的北大门,也是省级重点贫困村,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上东村落分布在244省道两侧,马路往来车辆较多,尤其现在正在建设新农村,特别多的泥头车大车穿梭在村道,大部分孩子上学必经马路,而路口没有设置明显的斑马线以及安全提示牌,给每天上学出行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村里有部分老房子、旧祠堂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随时有倒塌的可能。农村小孩基本处于一种放养模式、玩耍的场地也局限在本村,经常有孩子跑到危房区域去玩,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3.夏天到来暑期将近,又是小孩游泳溺水的高发时段。村里河流环绕,经常会有孩子跑到河里去玩耍洗澡。需谨防溺水事件发生。化粪池、鱼塘等风险提示欠缺管理,曾发生有智障儿童掉到化粪池的事件,由于发现及时被打捞起来。 4.村里近两年在建设新农村,而且高速公路途经点在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驻村,人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要谨防儿童拐卖事件以及性侵事件发生。 另一方面,村里儿童大多数靠祖父母辈照顾并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视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儿童在身体、心理发育方面缺乏指导,在自我保护方面更是缺乏引导。 (一)分析预估 为成长护航”上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护项目,主要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的角度去设计项目。“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将留守儿童看作是有自身优势的个体,充分发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正确看待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资源。要相信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利用“优势视觉”,增强服务群体的自主能力。用社会工作的角度“增能、赋权”,引导服务群体认识问题,到学习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形成自我管理体系朋辈相互帮助。通过正面的引导与学习,相信服务群体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身边的存在的安全问题,助力成长。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观察得出以下三个主要需求 1.安全环境营造的需求。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上东村存在着交通隐患、溺水、危房等对儿童安全不利的因素,要想保障儿童安全,必须要在村内进行安全倡导,促进村民积极参与识别、避免或排除不安全因素,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友好的成长环境。 2.留守儿童照顾者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的需求。因为祖父母是直接照顾者,因此儿童照顾者(祖父母)安全防范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受到的安全教育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护理。因此,需要提高留守儿童照顾者的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能意识到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并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加以防范。 3.增强留守儿童个人安全意识及行为的需求。由于家庭安全教育不够,留守儿童本身就玩性十足,喜欢戏水、玩火,父母监管不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再加上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还有闲暇时间无法打发或没有人指导合理安排,特别是寒暑假和节日期间私自外出或结伴玩耍,容易引发溺水、车祸、火灾、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只有让孩子个人学会识别危险,并学会安全防范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综上所述,社工希望从留守儿童居住的环境、留守儿童的照顾者、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及能力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增强其安全防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并逐渐建立相关社区组织,形成儿童安全自我管理体制。 (二)服务计划 总目标:增强村内留守儿童及其照顾者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留守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村内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阶段性目标1(2个月后):引导留守儿童及其照顾者了解并识别周边环境存在的危险,强化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阶段性目标2(4个月后):通过开展系列的活动小组等,培养留守儿童能根据自身优势作出相应应对策略,提升其具备应对安全隐患的能力; 阶段性目标3(半年后):挖掘留守儿童自身优势,发挥社区、家庭和朋辈的支持作用,促进形成儿童安全防护互助组织。 (三)服务策略 1.开展社区倡导活动1场,在社区中营造关注留守儿童安全的氛围; 2.开展能力提升小组至少5节,提升留守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 3.开展社区教育活动3场,提升社区留守儿童及其照顾者安全意识; 4.开展朋辈互助活动2场,促进社区安全保护组织的建立; 5.开展项目总结活动1场; 6.直接服务人数达200人,间接服务人数达500人; 7.80%以上的留守儿童及其照顾者能识别社区的安全隐患,对于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 8.80%以上的组员了解性侵害的表现,掌握防范性侵害的方法及遭遇侵害后的处理方法,提升组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9.至少成立一个社区组织,关注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形成社区儿童安全自我管理体制。 10.培养儿童安全义务宣传员5-8名。 11.形成一份安全防护手册。 12.建立上东村儿童安全关顾小组(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对儿童安全感兴趣的妇女和儿童,动员孵化建立组织)。 二、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三、总结评估 (一)村内留守儿童及其照顾者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提升;在几次的服务开展后,我们发现在三下村小组,村民自发将原本没有围栏的池塘设立安全警示牌,用简易的横幅广告将池塘围起来;危房也在乡村振兴,村委的协同下完成清拆和围栏;在村民的建议下,上东村的各个村小组村道进行了沥青翻新,学校附近的斑马路重新划清,有了清晰标志;在后两个月的活动中,根据儿童的反馈,社工发现,孩子对于危险地带很清晰,也没发现孩子在隐患地方玩耍;以前经常看到儿童独自步行回家,现在都有照顾者在接送;儿童照顾者参与社区亲子活动的频率比以往有所增加,会开始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通过开展系列的活动小组,留守儿童应对安全隐患的能力有所提升;通过邀请儿童照顾者参与到活动,促进儿童与儿童照顾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长安全知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社工在小组活动中结合情景模拟及真实案例让儿童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根据意见反馈表和部分家长反映,儿童在自我保护和能力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之前经常看到有儿童在放学的路上追逐打闹,不遵守马路安全行走规则,现在看到儿童放学都是一字排开的队伍行走;据学校反映以前经常有儿童贪玩攀爬学校围墙进校,经过此系列教育这一现象也已消失。 (三)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提高项目效率和影响力:执行方作为专业社工机构,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开展工作,其项目设计既考虑可行性,又能体现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理念;具体活动更加人性化,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得服务对象容易接受服务;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多样性,以利于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度;确保项目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与项目的延伸拓展。在社工的努力下,做了项目的延伸工作,在惠民社工机构、共青团龙门县委员会指导下,撰写“校园安全小先锋”青少年护卫计划,项目在经历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荣获2019年惠州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二等级,让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四、专业反思 (一)始终坚持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社工的所有服务都应该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包括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安抚服务对象的情绪等,贯穿着社工的整个服务过程。相应的,社工的每一场活动、每一次服务,都应该坚持留守儿童的中心地位,并且在服务过程中仔细观察留守儿童的一举一动,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或许正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露。 (二)积极联合服务群体的照顾者,家长。家庭教育是伴随一生的教育,因此会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说法,想要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就必须经历连续、不间断的教育过程。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具有连续性,家长是其终生的老师。因此在开展服务时,注意结合发挥家长的作用。 (三)多方链接资源,针对服务群体的实际问题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资源链接者是社工的角色之一,也是社工的本职工作之一,社工要有链接资源的能力,还要有和合作者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因此为了让项目做大做强,我们总结经验和认真思索,继而发起“校园安全小先锋”青少年护卫计划,让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儿童安全问题更是国内每个家庭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界定儿童群体为年龄在0-14周岁的人群,这类群体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有限,需要家庭和外界给予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时候,容易造成拐骗、欺凌、性侵儿童等事件的发生。龙门县内如今很多乡村小学都呈现出师资人手不足,大部分选择留在乡村小学的老师都是年龄偏大将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往往是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精力有限。“校园安全小先锋”青少年护卫计划,根据儿童现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好地结合“校-家-社”模式,提升儿童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习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案例点评 从项目设计来看,“为成长护航”上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护项目通过周密的调研获得了社区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并有围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主体多元化,整体服务设计逻辑通顺、条理清晰,且能紧密贴合社区发展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从项目成效来看,该项目在结项之际取得了明显的服务成效及社会效益。首先,儿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并建立了社区的关顾组织以保证项目成效的持续性,项目目标得以达成;第二,该项目不仅在上东村获得了成功,也得到了龙门县各级单位的关注和重视,更得到了惠州市政法委等单位的好评,在2019年市妇联红紫荆项目创投和市里十大创新项目大赛上,均获得了较好的荣誉。 综上,该项目案例不仅是一次在偏远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护方面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和优秀的模式,案例整体撰写较为完整,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特色鲜明,值得在其他类似地区推广和复制。 |